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货币贬值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对“钱”产生了认知偏差,混淆了钱与资本的概念,分不清价格与价值。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,我们手中的钱就开始贬值了。
首先要强调一个众所周知但视而不见的道理,那就是钱仅仅是资本交换时的媒介,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应该取决于它资本的总量,而非有多少钱。否则政府干嘛不拼命印钱,每户人家发它一个亿,这不就共同富裕了么?
那么,资本(或者说一件商品)它应该值多少钱呢?主要取决供需关系,估计这连小学生都知道。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会导致两种现象: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。(由于现在对这两种经济现象还没有统一的认识,我们姑且这么理解:通货膨胀就是指物价上涨;通货紧缩就是指物价下跌)
很多国家政府偏爱通货膨胀,甚至认为这是经济向好的标志。你想,物价为什么上涨?说明供不应求呀,说明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呀,这样企业就得扩大产能,创造更多岗位,大家又能挣更多的钱,良性循环,多好呀!
反之,如果通货紧缩,意味着老百姓买不起东西,需求下降,企业倒闭,失业率增高,经济萎靡。所以政府机构讨厌它,甚至妖魔化它。
可惜这种认识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:有没有促进资本的增长?
- 价格连年下跌的数码产品,并非人们对此的需求降低,而是行业产能的提升,带动了人们的消费,也促进了互联网及其周边行业的大发展;
- 房价的连年上涨,并非人们需求较大,其中少不了投机成分,房贷透支了大量社会资本,未来的消费被遏制住,高房价近一步抬高企业成本。
- 纸媒供应量连年下跌,人们对新闻媒体的需求并不小,却不见报刊杂志涨价,企业纷纷倒闭,结果释放了大量媒体人才(资本),诞生了新媒体行业。
所以通胀和通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,我们最好透过现象看本质,看看它是如何发生的,以及这到底是好是坏。
1. 我们贪婪与投机哄抬了物价
住在一线城市的朋友估计都有个感觉,小时候啥啥都便宜,啥啥都方便。如今,连去医院挂个号都要找关系。这是必然的,大城市意味着人口仅流入,地儿就那么大,人是越来越多,以前人均享有的资源配比肯定不如现在——这是真的供不应求。
对此,抱怨两句就可以了,要不是那么多外来人口,哪儿来的美丽城市呀?换句话说,人口增加虽然导致教育、居住、交通、医疗等资源短缺,但却让城市的很多产业得到发展,财富得以积累,人们也享受了更多发展的好处,虽然生活成本增加,但总的来说是好事。
此外,我们对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。以前几户村民有个公厕就不错了,现在的人,别说两厅两卫双阳,恨不得给他家狗都配个独立卫生间;以前每人每月二两肉,现在顿顿的少不了;以前一个家庭一部固定电话,现在一个人就两部手机,工作生活两不误!你说,这钱还够花么?
当然,最绕不开的就是房子了,由于思维习惯,大家总觉得房价肯定会涨,现在不买就亏了!结果一拥而上,造成房源匮乏的假象,进一步抬高房价。每个人似乎都很喜欢这种“钱生钱”的游戏,可本质上并没有积累任何资本财富,所以它不是一件好事。
2. 政府行为稀释了货币
人们非理性哄抢行为是显而易见,我们也习惯于把物价上涨归咎于房地产开发商。但这只是原因之一,还有个原因非常隐性——印钞机!
一个国家是不能随意发行货币的,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发行的货币恰好够兑该国的全部家当。如果超发,就意味着市面上流通的钱会贬值。可是!如果我只超发一点点呢?
比如该国实际有100万亿的财富,作为政府的我发行了101万亿的货币,也就超发了1%而已,什么概念呢?你原本10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,现在要101块才能买到,你会对此抓狂么?
可对于政府来说,那可是1万亿啊!可以用于支付公务员工资,财政拨款,或者还债。什么都不用做就有钱拿,好爽!
还是那句话,资本和钱不是一回事,这种行为并没有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,相反,其代价会转嫁到每个人头上。
每年多印一点点钱,久而久之,感觉就很明显了。
3. 国际金融关系
由于国际关系过于复杂,为了便于理解,我们把这种关系浓缩在“地球村”里,每个国家都是一户村民。不用怀疑,美国就是这个村的村长。主要得益于他爷爷辈的勤劳,创造了很大的家业,在村里树立了极高的威信。所以大家有事没有都会和美国往来,一是增进感情,二是多少想分一杯羹。
地球村很大,每户人家相互之间有生意来往,用米换油,鸡蛋换布料。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,村民需要一种统一的货币。显然,美国家大业大最靠谱,在村长的撮合下,大家一致同意以“美券”作为统一结算货币。以后的生意就方便多了。
到了孙子辈的美国并没有传承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精神,他不愿干农活,也不想干工人,又脏又累。好在后来这些脏活累活都被中国给包了,村民的温饱问题得以保障。美国则守着自家的银行和印钞机,想着如何用钱赚更多的钱。
中国倒是勤勤恳恳,田里和工地里来回跑,没日没夜的干,挨家挨户的卖,赚了很多美券。可随着时间推移,他发现美券有些猫腻,以前两张券可以买一桶油,现在要花四张券。其他村民也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。
2008年,美国家的屋顶被大风掀开,吹散了一捆又一捆的借条、赊账,还有开足马力印着美券的机器。大家惊恐万分地看着美国,他不在是那个为美国梦而自豪的美国了,现在的他为了贪图享乐,偷奸耍滑,不顾他人死活。
可环顾四周,除了美国貌似别无他选,加之碍于情面,还是继续用美券吧。就这样,美国接着执行他“印券还债”的计划,小日子还算舒坦。但远方的中国不乐意了。
“妈的,老子汗滴禾下土,被你空手套白狼,滚蛋!”
为避免手中的美券一夜成废纸,中国三管齐下,开始采取应对措施:
- 与其把你养得白白胖胖,还不如先喂饱我家里十几张嘴,拉动内需!
- 都给我出门买买买,在村里见啥买啥,就是不要美券!
- 和别家做生意时疯狂推销自家的“人民券”,减少美券结算。
美国见状一脸懵逼,以前的穷小子竞会如此猖狂,还有枉法吗!就这样,双方明争暗斗,你来我往,关系愈演愈烈…
结语
金融系统太复杂了,很感谢《小岛经济学》这本书,钱这玩意儿三两句话根本说不清楚,但本书还是大体讲明白了,受益匪浅!
经济学家总喜欢在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在其中的角色争论不休,书中对美国经济的现状以及政府接二连三的昏招是较为悲观的,我不懂这其中的道道。但我想,不论手中的钱是增值还是贬值,不论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多么高明,它都不应该背离一个原则:勤勤恳恳劳动,实实在在创造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