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 <滴滴滴滴滴滴> |
回顾起当年我们的网络用语,浑身鸡皮疙瘩呀😂。如果没记错,我第一次接触qq应该是在村里网吧,那个时候我刚上高中。对qq的概念就是网上聊天,疯狂加好友(女的),聊了没两句就开视频…靠!好丑!拉黑!
。后来,我不在热衷于加陌生好友;再后来,我不在热衷于踩空间、炫钻、拼等级;现在,QQ对我而言仅仅是一款通信工具。时光飞逝,QQ不老,只是那一个个“上善若水”、“往事如烟”、“水晶之恋”都长大了。
不知道何时,我才知道QQ背后是一家名为腾讯的公司,也不知道何时,我才知道腾讯背后是一个叫马化腾的掌舵者。但我知道,他们几乎是在一路的谩骂声中伴我们成长。而现在,我只想看看这只胖企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。
QQ的诞生
1971年出生的马化腾从小酷爱天文,在学校也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,当我们吵着大人买玩具时,人家却想要天文望远镜;当我们课余和同学嬉戏时,人家和同学比赛背圆周率。是的,他和他的好友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。高考那年由于政治风波,本来可以上清华的他们选择了报考深圳大学。当这帮学霸到来后,成绩各种好,全年无挂科,以至于老师都不禁发出感慨:你们是我带过最优秀的一届!
大四那年,马化腾独立开发了一款股票行情分析和预测软件,因为好用而被实习公司相中,便以5万块卖掉!!!(我查了下,1990年的深圳,房价不到5000)。然后,他们就这么一直优秀着毕业了,各奔东西,小马哥去了一家叫润迅的公司,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术员,公司主营业务是BB机服务台。
1994年,马化腾接触到了“惠多网”,用现代眼光来看,就是一种low得不行的论坛。但小马哥在这里接触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人:阿里巴巴马云、网易丁磊、小米雷军等等。和现在很多程序员一样,都喜欢搭个自己的域名网站,马化腾当时花掉5万块采购了8台电脑(当服务器)和4条电话线(宽带)给自己搭了个网站,取名ponysoft
,源自马化腾英文名Pony
。所以外表文质彬彬的他,在面对自己热爱的东西时表现出的任性可以看出,非一般人也。
就这样,这一代互联网人在惠多网乐此不疲,但面对现实生活的陈乏,首先是丁磊耐不住了:老子要去创业
,于是搞了个邮箱系统到处卖,发财了;然后马云坐不住了,搞起了中国黄页;张朝阳也行动了,弄了个搜索引擎叫搜狐。1998年11月11日,看到昔日的老友各个走向人生巅峰,只见马化腾拍案而起:老子也要办企业!
——腾讯诞生了。
马化腾集结了学生时代的同学和朋友,一共五位,江湖人称腾讯五虎:
- 马化腾:负责战略产品
- 张志东:负责技术研发
- 曾李青:负责市场销售
- 陈一丹:负责行政
- 许晨晔:负责通信
由于之前在润迅上班,马化腾一直想把BB机那套逻辑搬到互联网,简单来说如果用户要联系某个人,可以直接通过“网页寻呼系统”把信息发给对方BB机,就不必打电话给润迅这个寻呼平台了。然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大家都知道BB机是夕阳产业,过不了多久手机行业呼啸而来,谁还管你寻呼台的商业模式啊。所以,结果就是他们在创业初期,日子过得各种苦逼,开发出来的东西几乎没人要。没法办,为了活下去,他们只好给人家做做网站、搞搞信息化建设啥的,赚点外快。
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他们在找外包项目的时候,偶然看到广州电信有个类ICQ的研发项目招标,ICQ是以色列的几个年轻人做出来的即时通信工具,满足大家网上聊天的需求,随着市场扩大,该团队被美国在线花了几个亿收购了。腾讯一看:哎呀呵~可以啊!我们也做一个把它卖掉,从此走向人生巅峰!
然后他们做了几页PPT就去竞标了,结果人家早内定了…其他人问马化腾:咋整,做还是不做?
无数的BB机、寻呼台、系统方案的构想在小马哥脑中回滚,片刻,只见马掐灭手中的烟头,坚定地说了句:我意已决,做!
说完,马化腾独自回到房间,紧锁房门,小心翼翼地掏出他的BB机,录制了一段来信提示音——滴滴滴滴滴滴
。
就这样,一个名叫OICQ的即使通讯软件诞生了,它便是日后的QQ。
少年QQ
话说自OICQ于1999年2月10日发布以来,由于良好的使用体验,用户规模迅速扩大,没过多久腾讯的服务器就撑不住了。为什么QQ号码一开始是五位数,因为腾讯励志要把QQ用户规模做到十万,事实证明,他们还是太年轻了!
用户暴涨固然是好事,但这种免费的产品终究需要真金白银来喂养,所以马化腾他们再次回到当年苦逼的日子,帮人家做作网站、搞搞信息化建设,赚点外快,以便能为OICQ多采购几台服务器。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还好99年正好赶山中国的VC热,腾讯找到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李嘉诚二公子李泽楷创办的盈科,拿到了220万美元的投资,瞬间化解了没钱的尴尬。
1999年底,本以为有钱就可以任性一把了,结果ICQ的原著一纸诉状把腾讯给告了:你个山寨,给老子滚!
次年3月,腾讯败诉,不得再使用OICQ名称及其相关域名。当时在国内大家所熟知聊天软件也就ICQ和OICQ两款,大家都合起来叫做QQ,腾讯顺势据为己有,一怒之下将OICQ改名为——QQ。而不久后的2003年,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,原本要卖2000万的qq.com
域名,结果被腾讯以50万的价格拿下了(你说气不气人)。
而腾讯挣钱的速度终究抵不过QQ用户增长的速度,这家伙想饿死鬼投胎一样,疯狂地吸吮着这家公司的全部营养。就在钱快被再次烧光的时候,一家南非投资集团MIH主动找上门说:少年,我看好你们,这里是2000万美元现金,拿去花吧
。而就在此时,腾讯的QQ用户数已突破1亿!
钱暂的问题暂时解决了,但来日方长,腾讯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——到底怎么剥削用户?
说来就来,中国移动公司成立了,并推出了一个叫“移动梦网”的计划,简单来说,移动是一家平台商,任何人都可以为这个平台开发增值服务,然后通过短信扣费按比例分成,正如今天的 Store。只见小马哥再次拍案而起:赶紧做!
腾讯立刻推出“移动QQ”,打通手机端和PC端的通信界限,和今天的QQ手机客户端不同,我印象里是用户能够以发短信的形式发消息发送到对方QQ客户端,当时短信一毛钱一条,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“移动梦网”也成了腾讯主要的收入支柱。
终于,腾讯开始被骂了
2001年,QQ日均新增用户数100万!由于短信扣费的赚钱方式太爽了,腾讯逐步关闭了网上免费注册QQ号的渠道,进而引导用户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注册新号码,整套流程走下来,一个新号码要花费约2块钱。如意算盘打得响,你当用户是傻逼么,漫天的声讨开始了。此行为同时激起了同行们推出各家的IM客户端,开始抢夺用户,腾讯一度四面楚歌,吓得赶紧回归免费之路,但此时各家围剿腾讯的事态早已形成。
那个时候我刚上初中,大概到初二的时候第一次听说QQ这种东西,但由于少有的上网条件,对QQ这种生物还仅停留于概念,只是看到有同学可以用QQ和别人聊天,感觉他很牛逼,是电脑高手。升到初三,大家对一款名为《奇迹MU》的网络游戏乐此不疲,对点卡、外挂之类的概念也有了认识,而且讨论QQ的声音也越来越多,依稀记得还有个别装逼分子在探讨如何盗Q币。
收费注册的路子行不通,腾讯又与2002年推出了Q币,虽然在当时算得上创新,可惜没什么卵用,用户对所谓的增值服务不买账。终于,洞悉这群庞大的15-25岁的用户心理,腾讯推出了一款重磅产品——QQ秀。每个人的少年似乎都特别在一自己的形象,哪怕是虚拟形象,为了给自己的QQ形象穿一件外套、给女孩送朵玫瑰,花它个2、3Q币也在所不惜。也正是如此,腾讯在2003年终于探索出了一条“移动梦网”以外的盈利模式。
由于良好的市场表现,加上中国人更懂中国人的思想,腾讯于2004年选择香港上市,完成了从0到1的华丽蜕变。
山寨之王
“移动QQ”的业务可谓腾讯的现金奶牛,让腾讯这小日子过得要多滋润有多滋润。搞得小马哥都忍不住去尝试做一把电信运营商的角色,结果被一纸文件劈头盖脸地打回原形,电信三巨头已通过政策对外传达,不要试图挑战国家底线,就算有本事你也玩不起
。不仅如此,猪养肥了就得宰,移动梦网的业务已经足够庞大成熟,也的确杂草丛生,各种暗扣话费、诱导消费等行为屡禁不止,让手机用户苦不堪言。中国移动借此展开了一次全面清剿行动。
2004年10年,早已对即时通讯、邮箱市场垂涎三尺的中国移动,就着这次清剿直接让腾讯、网易公司出局。此举让腾讯元气大伤,如果有映像的人应该记得,在2006年前后推出139邮箱,飞信等杀手级产品,准备进一步狙击。可惜,杀伤力太大,把自己给崩了。
失去“靠山”的腾讯,像一只饱经沧桑的落汤鸡,不知是青春期的叛逆,还是此一劫导致的愤世嫉俗,这只企鹅痛改前非,重塑自我,但准备与全世界为敌。
04年,刚上高中的我终于有了自己的QQ账号,那个时候就有视频聊天、QQ秀、群聊天、邮件、新闻等功能,而之后的QQ空间、QQ游戏、QQ音乐、QQ宠物等功能的相继推出,更是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,尤其是QQ空间,可以说非主流文化就是从那里开始的,伴随着一款名为劲舞团的游戏。我们把自己的空间装饰得花里胡哨,用火星文写一堆无病呻吟,用外挂把自己的“玫瑰”养到满级,再配上一些伤感的BGM,满心欢喜叫同学互踩。我还记得那句口号——当非主流成为主流,我心依然非主流😂
从2006年重新调整架构之后,提出在线生活
的口号,就是多元化生存,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。从此,腾讯开始走向一条抄袭的不归路。QQ游戏、QQ堂、QQ飞车、QQ农场、QQ电脑管家、拍拍网、搜搜、QQ旋风、QQ拼音…只要市面上有前景的互联网产品,无一不是腾讯模仿的对象,这只企鹅就这么“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”。终于把自己作成千夫所指,万人唾骂。当时的每个互联网初创公司都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:如果被腾讯山寨了怎么办?
几乎所有人眼中都看到,腾讯利用那几亿级别的QQ用户,任何窥中的产品,呆时机成熟,立刻推出自己的模仿成果,导入巨量的用户瞬间占领市场,打得对手满地找牙。然而为什么,后来的腾讯微博、朋友网、拍拍网、搜搜等产品干不过对手?QQ用户中有多少人买得起Dior?
这个问题道出了事实,当年QQ的用户画像基本是低龄、低学历、低收入群体。腾讯能大获全胜的领域基本是游戏、社交娱乐领域。但凡和商务沾边的,貌似没一款做成的。
但腾讯自己不傻,它懂得不停挖掘用户价值,并顺应潮流给出最合适的产品方案,比如别人觉得QQ的广告价值不如新浪,那腾讯就推出广点通,精准拦截用户行为,个性化推送广告,按效果付费。和其他产品一样,腾讯的沉稳总能让他们洞察到用户的内心深处,把自己的后发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。其实他们在产品细节的把控上做得确实比别人好,但抄袭创意的锅是甩不掉的,这就给人一种“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”的尴尬映像。
一边是抄袭,一边是超越,把别人到嘴边的蛋糕生生抢了过来,渣都不给人留,这就是它的第三宗罪“垄断平台拒绝开放”。
企鹅的山寨行为终于触碰了同行的底线,2010年7月24日,各大网站刊出一篇文章《“狗日的”腾讯》对这其破0坏市场创新、贪得无厌的行为口诛笔伐。看得出来,谁都巴不得手刃了这只又黑又胖的“鸡”,腾讯与同行们势必有一战,现在的问题不过是谁来挂帅。此时红衣教主周鸿祎站了出来,终于——3Q大战爆发了。
3Q大战爆发时,我应该在上大三,正值一腔热血的我们,无疑不会错过这场大戏。记得那个时候,室友们一遍围观神仙打架,一遍声讨腾讯是个山寨垃圾。大家一度想发泄的情绪,终于被落尽下石的MSN给点燃了。那几日,整个寝室忙着到MSN注册、转移好友、呼吁大家转移,以此来抵制腾讯。
3Q大战中,在我个人看来更像是两个流氓打架。周鸿祎显然更甚一筹,不是他技术高超,而是他明白这种时刻应该只谈请不讲理。所以他一度在用户桌面弹窗,煽动民愤,比如说什么马化腾还领着政府的经适房补助,这种笑破肚皮的段子在QQ的“三低”用户那儿是奏效的。反观腾讯,既然是流氓打架,居然一直在和官老爷讲道理自证清白,搞得自己“山寨”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情一样,结果赢了官司,输了舆论——彻底败了。
看到同行如此憎恨自己,新浪、MSN更是背后捅刀,就连自己最在乎的QQ用户都一边倒的支持着360。
经此一役,小马哥被打得开始怀疑人生了,痛改前非!开放,从此成了腾讯从叛逆到成熟的新蜕变。
微信和QQ有什么不一样
2011年,腾讯开始了自我的战略转型。然而事实上,腾讯在之前的各种开发合作的措施上,并没有太多亮眼的成绩。(至少我没看到什么重磅的第三方产品)但有一点对腾讯自身很重要——平台思想。
众所周知,由张小龙带队所研发的微信早已如日中天,但刚开始的时候,包括腾讯内部都觉得:这他妈和短信版的QQ有什么区别,换了个名字和皮肤么?
但从微信日后的发展来看,我个人觉得,同样是满足用户需求,QQ从一开始就打算什么都自己做,本质上是个功能庞大且丰富的软件;而微信则是打算与他人合作,自己只专注核心的平台。
这一次的微信,并没有走QQ的路子,而是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,发挥个人影响力、支持优秀产品发展:
- 2011年,微信上线
- 2012年,推出朋友圈,迈向熟人社交网络
- 2013年,推出公众号、微信支付,自媒体崛起
- 2014年,微信红包一夜间偷袭支付宝成功
- 2016年,小程序上线…
社交、新闻、游戏、内容、支付,微信一步步迭代到今天,一样大而全,一样是腾讯基因,为什么没人骂了?我想,大概是站在星球上的那个男孩比从前的企鹅更懂得包容吧。
被微信逼到墙角,QQ何去何从
关于QQ产品,我的电脑端和手机端都用TIM——即QQ的办公版,已经很久没去碰原来那个QQ了。但是说来也奇怪,我所知道的学生群体,似乎很抵触用微信,他们的圈子貌似更盛行QQ。或许在他们看来,微信、TIM不够酷,不够好玩。
为什么小孩子不热爱微信?或许理财、红包、贷款、出行,这些在成人世界里习以为常的事物,一个孩子显得难以驾驭,也毫无兴趣。
为什么成人不在爱QQ?或许游戏尊享、会员等级、皮肤、动漫,这些在孩子眼中圣神而有趣的事物,一个成年人食之无味,觉得幼稚罢了。
微信似乎开创了新时代,而我觉得,它更像是一名运动员,从QQ手里完美地接住了我们这一代人人生的下一棒。
QQ,可能不是某一代人的专属,可能无意间定格了一个人生阶段。就像童话故事,剧情没变,只是听它的人长大了。QQ不死,只是换了批年轻人。
你好,QQ。感谢你一路陪伴!
再见,QQ。还有我的青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