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生命即挣扎——《创业维艰》读后感

真的是一不小心翻开了此书,然后决定读完的。我之前一直避免去读“创业类”的书籍,一是纸上谈兵居多,二是“老子现在没打算创业”,所以此类书籍大多会给我留下空洞的映像。《创业维艰,如何完成比艰难更难的事》要比我所读过的任何讲述创业的书籍内容都实在的多,也许就是书中说的那个原因——大部分管理书籍都是教你怎么在顺境中当好CEO,而不提怎么应对逆境。不过作者(本·霍洛维茨)就比较苦逼了,在他打理Opsware的8年时间里,只有3天是顺利的,剩下的日子每天都刀口舔血,也正是因此才得以让我们看到光鲜亮丽的CEO身后的孤独与焦虑。

笔记

此类书籍其实不太容易产生什么“感悟”,毕竟对我而言太远了,我又没创过业,也没当过高管,很多经营之道对我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切身体会,没法共鸣。在此仅对书中一些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些总结:

1.招人、用人、开人

人是一家企业最核心的资产!管好人其实不容易,招人的时候不要只关注这个人综合能力,一个没有明显弱点的人可能也没什么突出优势,只能沦为平庸之辈。相反,按照公司当下业务,确保找到专业技能突出的人,哪怕他有其他明显缺点,比如让人难以亲近,关键看他过往是否真的能创造价值。但切忌你招的不是一个混蛋。

在公司要注意两类人,野心家和混蛋,野心家是指那些只顾自己利益和职业发展,全然不管公司业绩的人;混蛋是指那些总把精力花在与人争执破坏团队,自身也做不出成绩的人。这两类人应该果断开除。好的主管应该有野心,但其野心应该与企业发展挂钩,通过实现企业目标来实现自我价值。

最后,开人最痛苦的地方莫过于情感伤害。昔日的战友,因其自身发展跟不上公司业务规模,不得不对其进行调岗或开除;又或者公司业绩极速下滑,需要大规模裁员。不论如何都需要记住:既然无法保护人家的饭碗,就请保护人家的尊严!一线员工需要对其坦诚相待,最好由CEO主动面对面交谈,不要搪塞,或者安排的HR粗暴地处理——这是在逃避;而面对中高层人员,更要小心翼翼,最好和他讨论(甚至能由他作主)选择一个离开公司的理由,永远不要让人心生:“看吧,他被公司扫地出门了”的想法。

2.一切办公室政治都因CEO起

一个公司的CEO或老板的言行举止会被扭曲和放大,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。作为最高决策者,其态度、立场会直接影响中高层甚至全体员工的想法。所以很多时候,要么表明立场,要么果断拒绝,不要给大家留有任何想象空间。否则,你无心插柳、含糊其辞的一句话,被无限放大之后,各种流言、猜忌、派系斗争就开始了。

CEO比谁都讨厌办公室政治,但这种现象罪魁祸首往往就是CEO自己,那些思想开明、为人真诚的CEO尤其如此。道理很简单——你的一切言行都会成为权谋家们的戏码。比如某人当面和你表明,希望公司正视自己的能力,得到升职机会,你为了不打击他而说了些鼓励的话语,转眼就会被他添油加醋地散布到整个公司,员工会觉得你偏袒这个人,勾心斗角开始了…

所以,防人之心不可无,不管一个人多么坦诚待人,作为CEO,适当的权谋之术还是要懂的。

3.管理债务

此债务非彼债务,不是指钱,而是公司因为短期的发展需要而作出的不得已决定,此类决定短期能为公司带来效益,但长期看,一定是负担。比如为了某个项目快速交付,让产品经理和技术经理同时管理,一山容二虎,短期可能促进了内部沟通,促成项目交付,长期会导致责权不清,相互推诿。

4.不同规模,不同岗位,不同主管

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,需要的领导类型是不同的。书中大只分两类:公司规模小的时候,需要多面手,能独当一面的人,或者说一个岗位往往身兼多职。因为这个时候公司人少,沟通成本低,业务也单一,所以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更适合。

当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是,就必须作出两种选择,要么按业务划分为综合型的业务部门,比如产品1部、产品2部;要么按职能拆分出不同的职能部分,比如行政部、研发部、销售部。至于选择哪种形式,需要根据公司自身的规模和业务领域决定,不能一概而论。

一个部门的主管非常重要,小公司一般不要招大公司来的主管,道理和前面的差不多。大公司的主管往往适应了按职能细分的工作方式,他们更习惯于“中断驱动”——等着事情主动找上门,然后解决。而小规模的公司主管需要“主动创造困难”——然后硬着头皮上,并为这件事一条龙负责到底。

其他

本书还有很多值得“记录”的事情,比如如何设计组织和流程、创始人或CEO要控制自己的内心、如何定位市场、面对上市的抉择、该继续做强做大还是卖掉公司。说白了,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客观的理性因素的决策,而非“看心情”。我个人认为这些内容应该很有启发意义——对于正在创业的人而言,只是对于现在这个上班族的我而言,貌似也不会太在意。

好了,最怕看“创业”书籍,搞得人家蠢蠢欲动,却又云里雾里。不过我倒是很赞同作者最后的话,就算作是给未来的我种下一颗创业的种子吧——在过去的10多年间,科技进步极大地降低了开办新公司所要求的经济门槛,但是打造一流公司所需要的精神门槛——勇气——使用都没有降过。

为什么是勇气呢?读完此书,我大体能明白——生命即挣扎。

向前一步,成为CEO,然后被摧残,时刻面对恐惧于焦虑。
既然选择创业,那就只能伤痕累累地活下去,这不是选择,而是无奈。

小小鼓励,大大心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