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稻盛和夫之《干法》读后感

我今年30岁,如果生命允许,我想再工作50年。

周末清晨,我例行早起准备读一读这本经营圣经,结果女儿也跟着我起来了,只好无奈切换到带娃模式,顺便补上之前落下的电影《芳华》,由衷感慨那个时代人们的纯粹、青涩,同时也真心被革命前辈的付出与命运所感动。还好,踏实的人终究会有踏实的归宿。
午后,趁着女儿睡觉的时候,跑到书房捧起了这本书《干法》,待女儿2小时睡醒后我居然已翻完了大半,算是我读的最快的一次了,本来下周末才需要git commit的读后感,结果下午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书读完了😂,好吧,读后感走起…

成为书呆子

没办法,刚写完《黑客与画家》的读后感,对书呆子的描述还记忆犹新,不过保罗格雷厄姆认为书呆子的标签仅限于校园阶段,成人社会中不存在。但是我仔细想了想,生活中似乎还存在这么一群人,我对他们的印象是”凡事钻牛角尖、任务清单可以精确到擦屁股的次数而且严格执行、不近人情、不苟言笑”,…等等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。很不巧,如果把稻盛和夫先生的企业家光环剥去,我是真的觉得他就是这种人(只是少了些美式幽默),以前我可能也会对这种人敬而远之,但现在我渴望成为这种人,因为我对他们有了个非常正面的评价——高度自律!
我们不时会在网上看到所谓大数据调查发现桌面乱的人有创新力,喜欢在深夜工作爱睡懒觉的人更专注等等,对此我想说:老子信你个鬼!!这种话在我看来和星座算命一个道理,满足大众虚荣心,让人一听完就感觉:妈蛋,这不就是在说我吗。随着生活对一次又一次的打脸,我基本上深切地客观地从容地接受这个现实,童话里都是骗人的😩,我们只是选择性忽略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细节。

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表明写这本的目的之一,对日本年轻一代的状态比较担忧(宇宙法则之一:上一代总说下一代会垮掉)主要因为他们好逸恶劳,这也是现如今日本发展停滞的原因之一。我国国情貌似没那么严重,不过也有这样的趋势,作为80后我要好好教育一下90/00后了,整天张扬个性,不好好工作只想着玩,你们简直就是垮掉的一代!🤣开玩笑的,我可不想找骂。不过从结果来看,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整体丧失奋斗精神确实会让整个国家陷入危机…貌似说得有点大了,如果你买不起房除了一股脑把责任推给房价太高之外,还去怪罪你的父母为什么没有给你创造足够的财富,那你已经陷入危机当中了。

所以这就是我的想法——重拾个人奋斗精神

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“无意义”的恐惧,比如房价太高买不起,比如现在女人太现实,比如没点关系做不成事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烦恼,活在秦朝说不定这种恐惧又会变成读书何用会被坑、养儿何用会被征、务农只为皇帝羹。归根结底,不是我不努力,是这个时代让我心灰意冷。其实大可不必,你看我现在也处于人生低谷期,上有老下有小背后是房贷前方看不到希望,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非常有前瞻性的事情,但真的不想抱怨,只是每天早起看看英语、晚上写点东西、每周读本书、上班就好好工作、下班就锻炼锻炼、周末给蜗居来场大扫除,我只是不想混日子了,与时代无关。

说干,就干

做了长长的铺垫,其实就是想表达自己对《干法》观点的认同感,关于工作(我指的不仅仅是给别人打工)书中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:

  1. 要热爱工作,少点抱怨
    我们很难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,既然如此就努力爱上现在的工作吧!做一个“自燃型”人才,工作是一种修炼,要主动去探索去拼搏,因为杀不死你的才会使你更坚强。作为程序员我甚至可以代表大部分同行,当自己的代码跑通,完成了某项任务,解决了某个难题的时候,那种快乐不言而喻,我热爱编程但讨厌客户需求,这就是我的抱怨点,但工作那么多年,也逐渐明白了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,知道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需求,所以现在起,少点抱怨,努力把事做好。

  2. 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
    蜀道难,那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,滴水穿石,要懂得持续的力量。当你拥有这份信念的同时还要记住,时代不会跟随你个人的脚步,你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,才能说你对得起这场旅程。

  3. 要倾尽全力,把不可能变成可能
    “不论结果如何,自己尽力就好”,永远不要有这种想法,既然想要得到好的结果,就要倾尽全力去做,如果一开始不考虑结果,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了退路,有了退路你最多把事情做到差不多。很多事情刚开始看确实不可能,但不代表未来的你做不到,注意是未来的你,所以现在你必须拼了命的让自己更强大。

  4. 要把事情做到完美
    完美主义没有什么不好,完美是一种目标,平庸的产品眼里只有第一名,而伟大的产品眼里只有完美。正如今天的iPhone,所有其他手机都以它为目标在追赶,iPhone只想成为一部完美的手机而不是所谓的第一名,讽刺的是完美几乎没有尽头,所以iPhone一直在努力,而其他手机一直跟后面。目标不一样,努力的方式和意志也会不一样。

  5. 要敢于不走寻常路
    这可不是什么颠覆式创新,而是渐进式创新,从一点一滴开始,每天坚持钻研新想法。正如书中的例子,扫地这么简单枯燥的工作,也可以想想打扫顺序、工具、方式等诸多方面,每天尝试每天钻研,扫地也可以成为专家。“呵呵,不过是扫个地而已”,是啊,这么“卑微”的工作有什么好钻研的,就像码农,不过是搬砖而已。

以上五点对我个人而言比较重要,算是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方式做了一次扶正。

听了那么多道理,就过好这一生

话说稻盛和夫有一次去听松下幸之助的演讲,演讲的听众问答环节有个人大概问道:你说的道理我都懂,但你能不能教教我具体该怎么做?然后幸之助非常困惑且自言自语:“不,你不想可不行啊。”书中对“不,你不想可不行啊。”这句话给出了解释,一个人当他有极强烈的愿望想要做成某件事的时候,哪怕有一万种方法都会去尝试。而现在的我们更像是一群嗷嗷待哺的雏,都知道虫子是个好东西,却只想着等别人来喂。所以问题来了,每个人的身体是自己,光知道虫子好有什么用,要去捕捉啊。我想估计还会有人再问一句:“怎么捕捉啊,你又不教我”。

所以幸之助的这个回答根本涵义是,有些事情的方法因人而异,我的经验未必适用于你,你的情况我也不了解,如果你自己不想着去解决,没人能帮你。就好比你把马云的成功经验背个滚瓜烂熟,沿着他的成功道路走一遍,也未必能成,因为这其中有个巨大的bug——你不是马云。

我们听了太多大道理,喝了太多心灵鸡汤,但也有个巨大的bug——我们不一样~不一样~~吾之蜜糖彼之砒霜,要过好这一生的关键是内心深处有强烈的愿望啊,有多强烈呢?就像双十一购物,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购物清单,问题在于你十分非常特别地“想买买买”,这个时候不论你之前有没有清单,你的购物车都会满上!

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书

书翻完后,思绪万千,其实整本书读完下来,感觉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比较奇葩,那种感觉真的就像是日本的动漫传达出来的热血。不过还好,日本人在做事严谨、细致入微方面确实值得我学习。另外,书中很多地方读起来像是教条主义,或者某某公司老板在带领员工喊口号。但却真的感动到我了,并不是被成功洗脑,而是这些年电子屏幕里充盈着各种负能量、消极的人生观,看得我实在有些疲倦。读一读本书真是神清气爽,感觉一下子年轻了30几岁。更重要的是,本书可从积极的方向塑造我的人生观,比如“高度自律”、“追求完美”、“不、你不想可不行”。少点抱怨或者干脆闭嘴,把事做好!

小小鼓励,大大心意!